2025年4月25日至27日,鲁东大学教育学院举办山东省泰山学术论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专题论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黄荣怀教授和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钱国旗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黄荣怀教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我国教育正乘着数字化的东风,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笃行奋起,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乘势而上、破浪前行,正加速驶向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新征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作为我国教育数字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行业协会,始终走在教育数字化的前沿,致力于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蓬勃发展,为国家数字化转型作出卓越贡献。
钱国旗教授向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学校深入推进数字化赋能传统专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公共课程体系构建、AI融合课程建设、数字化平台软硬件条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培养等关键领域建设工作,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重要突破口,不断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论坛共设置4个大会主旨报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黄荣怀教授作了题为《迈向数字时代教学变革的基本理论:数字教学法》的报告,强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技术服务于有效教学,明确数字教学法作为数字时代教学变革的基本路径,以满足不同学习者背景和需求的个性化学习,重塑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活力。

江西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江西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主任钟志贤以《AI时代的“人机协同”义解》为题,提出AI时代的“人机协同”教育生态,关注“人机协同”模型的实体性、异质性、共生性、互补性、交互性、可供性、演进性和平衡性特点,强调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教育的最佳应对策略是从知识、技能、性格和元学习四个维度上发展。

江南大学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陈明选教授以《智慧教育3.0:为未知而教,与AI共学》为题,指出智慧教育3.0更加注重开发学生智慧,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精准化需求,AI处理标准化知识传递,教师专注教学设计、心灵对话、人格培养等深度教育,教师需转型为学习引导者与学生成长的陪伴者。

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贾积有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为题,详细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原理及其在教育应用中的潜力,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助力教师进行教案设计、作业评判等任务,推动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强大支持。

分论坛共设置名师讲堂、教学论坛和案例分享3个模块20个报告。来自北京市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杭州市萧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东营市实验小学等中小学的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一线校长和中小学教师,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变革和人工智能助力学校教育变革2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论坛期间,教育学院院长魏雪峰教授介绍了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与鲁东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发起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22个案例。经专家评选,共评选出452个优秀案例。
本次论坛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鲁东大学人事处、教育学院(教育硕士教育中心)承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协办。500余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参会。
(撰稿:张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