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教育科学学院再接再厉,持续做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博士项目建设,并从全局视角、整体视角、未来视角规划好博士项目和博士点之间的关系,整合多方力量,打造“五高”模式,凝练学科特色,强化特需属性,扎实推进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与政府部门联系,建立高规格人才培养网络。本年度学院走访调研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机构10余家,就我校服务国家需求博士项目建设和教育博士申报工作开展广泛调研,收集整理专业数据,学习汲取宝贵经验。逐步形成了包括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区县检察院等在内的多部门协作网络,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对接平安中国、法制中国建设战略,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开展校际深度合作,推进高起点协同育人模式。7月份,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聘请章恩友校长等5名专家为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可以为我校博士项目提供优质课程、科研指导、特色文献、实践场所等多方面资源,有力推动两校在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三是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高能级优势创新平台群。近一年多来,学院先后获批山东省“青少年行为大数据智能分析文科实验室”、“新旧动能转换与黄河流域青少年心理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和“互联网+教育”应用研究基地,成功中标山东省教育厅教育数字化发展与测评服务项目,与腾讯烟台新工科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整合学科平台群和产业的技术与生态优势,将“互联网+教育”作为串联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和新兴领域科技素质培养的新抓手,以及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契机。
四是加强学术交流互鉴,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瞄准问题青少年国际前沿方向和我国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的重大现实问题,密切与国(境)内外高校交流,举办“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国际研讨会和全国研讨会,2023年度,举办了“教育强国建设与高质量教育科研学术研讨会”“社会心理学会司法心理学年会”“山东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工作坊研讨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邀请了多位长江学者、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等到会,增强了与国内教育领域、司法领域知名专家间的交流。3月初至6月初,积极与实务部门对接,举办了“实践者说”系列报告,邀请法院、检察院、未成年犯管教、女子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青少年社会组织等部门和单位的专业人员开展报告20余场,介绍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方面的相关实践和真知灼见。
五是走进教育真实场景,谋划高质量实习实践基地。积极发挥在问题青少年研究方面的优势和专长,加强校地合作,不断创新多学科融合的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地方特殊人群心理建设工作,已在司法系统建立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实践基地11个,相关成果先后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山东省监狱管理局、江苏省未成年人犯罪与改造研究所等单位采纳。11月份,学院考察了广州市新穗学校、肇庆市立德学校等专门教育学校,系统调研了问题青少年教学、食宿、管理、资助等系列实际问题,并筹划在专门教育学校中布局研究生实践基地,推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和领域、更加紧密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研究。
“五高”模式整体统筹,特需属性持续强化,博士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打造了一支由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首席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领衔的跨学科高水平师资队伍,本年度教师团队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3项、省自科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创新平台)项目子项目1项,新增纵向科研经验116万元;新增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SCI、SSCI和CSSCI论文20余篇,在一类和全国百佳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新增省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辛素飞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被新华通讯社采纳,相继在《国内动态清样》《新华社山东要情动态》刊发。已招收博士研究生11届58人,获评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2021-2023年连续三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均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并有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CSSCI期刊;多名博士生实习期间在社区矫正部门、司法系统、未成年犯管教部门等机构参与问题青少年心理干预和矫正工作,得到了有关单位的一致好评。本年度新增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1项、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欣浩翔杯”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发表CSSCI论文5篇。
(教育科学学院 撰稿:辛素飞 李宁 审核:闫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