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东省博士后学术论坛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9日 14:0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养聚集博士后创新型青年人才,定于2024年9月20日至22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举办“山东省博士后学术论坛-鲁东大学青少年发展与教育专题论坛”。

一、论坛简介

本次专题论坛主要围绕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研讨交流,促进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在读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论坛将采用主旨报告、分论坛报告等形式提供给参会人员讨论、交流、学习的机会。热情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年轻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参加此次论坛,一起分享、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和实务。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承办单位:鲁东大学人事处(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鲁东大学教育学院(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院)

三、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24年9月20—22日

会议地点:中国烟台|鲁东大学

21F93

为了便于会务交流,可扫描

右侧二维码加入论坛微信群

四、天气情况

8970

、会议日程安排

特约嘉宾介绍

(按报告先后顺序)

246D4

刘复兴

报告题目: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政策趋势

刘复兴,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名校长培养基地执行负责人、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学会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曾任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培养处处长、《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分析、教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著(主编)有《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探索与超越:教育政策分析的前沿问题》《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国外教育政策研究基本文献讲读》《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高质量教育体系与人的全面发展》《对话中国》《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教育理论与政策》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专项任务项目“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综合改革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教育‘九个坚持’重要论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等数十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19684

刘旭东

报告题目:行动视域下教育博士的培养策略

刘旭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教育学建设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教育学会普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入选省级领军人才工程、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2858C

李长吉

报告题目:中国古代的“大先生”概念

李长吉,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教师教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持《教科书的农村适切性研究》《农村教师的地方性知识研究》《中国古代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与行为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

undefined

王光明

报告题目:科学教育亟待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诊断

王光明,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主编,担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要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和数学教学效率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青年专项以及教育部重点课题,“十二五”期间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十三五”期间主持完成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招标课题“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近五年,出版中英文著作各1部,在SSCI、CSSCI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及其它奖项4项;先后获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国家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12CFC

武法提

报告题目: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武法提,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智能学习系统实验室主任,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教育大数据及学习分析、智慧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在研究中始终坚持“将教育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强调“从教育技术的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用教育技术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著有《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育应用》《网络教学策略》等著作,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课题。

307AB

冯永刚

报告题目:智能教育背景下青少年学生身体的退隐与回归

冯永刚,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原理学科负责人、教育学原理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人员,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师范大学首届东岳学者拔尖人才。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理事、山东省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少工委委员、山东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中小学科普教育研究会会长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与教材20余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30余项。

、会务联络

总联络人:

辛素飞:18906388197

徐娟:18396682612

分论坛联络人:

分论坛一:孟维杰:17854590807

分论坛二:慈玲玲:17853596025

分论坛三:赵茜:18363897755

圆桌会议:杨倩:13793537992

、学简介

鲁东大学简介

鲁东大学是一所工农理文兼备、应用学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入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017年,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山东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在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校园占地3450亩,校舍建筑面积7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5.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3亿元。图书馆藏书257.8万册、电子图书120.3万种。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学科建设】

学校坚持学科立校,深入实施学科筑峰战略,培育建设了水利环境海洋、芯片与集成电路、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教师教育、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等五个优势特色学科群。设有24个学院、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部制改革和学科特区建设稳步推进,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6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成为全省同类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

【教学成果】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现设57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6个专业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拥有1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思政课“金课”和10部省级一流教材。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科研水平大幅提升。建有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衔接配套、布局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养殖环境控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院等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21个。2023年,立项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4项,获评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4项。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强校之本,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现有专任教师近2000人,其中,正高269人、副高653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71人次、省级人才称号专家124人次。人才团队建设不断加强,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49个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加强,建有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一批先进典型。

【服务地方】

学校立足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扎根胶东、服务山东、面向全国”的服务定位,深化科教、产教、校地融合,校地校企共建海洋工程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中心、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院等26个协同创新平台以及绿叶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绿叶生命与健康产业学院、盈科法学院等多个综合示范人才培养实体,2023年实现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1.23亿元。

【人才培养】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历代鲁大人笃定的办学信念。九十四载弦歌不辍、桃李芬芳,以吴伯箫、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萧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这里弘文励教,迄今为止已培养了3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了以“鲁大作家群”领军人物、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最美大学生村官”张广秀,“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安仁等大批先进典型。

当前,学校全体师生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学科筑峰、创新驱动、文化赋能战略,推动办学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奋力谱写新时代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宏阔新篇章。

、学简介

教育学是鲁东大学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传统学科,历史悠久。早在1958年,鲁东大学的前身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即设立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工作。鲁东大学教育学院拥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和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3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心理学均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教育学、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教育中心挂靠教育学院,现有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5个专业领域,其中学科教学分思想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11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在校生2482人,其中本科生1931人,硕士研究生513人,博士研究生38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教育学院于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满足新形势下国家对“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特殊需求,针对12-25岁的问题青少年群体的形成与表现、特点与规律、预防与转化提出创新性的理念与模式,从而更系统更深入地研究问题青少年领域及其交叉领域中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研究方向包括:问题青少年的预防与教育、犯罪青少年的矫正与管理、问题青少年的解矫与帮扶。学院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积极回应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

目前,已与国家司法主管部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省未管所等20余家省内外司法系统、医疗机构建立实践基地。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博士人才培养范式转型的突破。与山东省武城县人民检察院共同探索的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工作的“武城模式”,获最高检、山东省主要领导批示;与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合作共建“烟台检察护蕾”项目,被国家司法系统评为全国8个具有影响力的未成年人检查工作品牌之一。

自2013年首次招生以来,已招收博士研究生68名。博士研究生共发表文章110余篇,其中CSSCI论文37篇(含《教育研究》3篇,《心理学报》1篇),SCI、SSCI论文13篇。3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

【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育学院于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方向包括:问题青少年教育、犯罪青少年矫正教育、教育管理与政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等。目前共招收博士后12人,已出站3人,在站9人,其中1人为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后人员,在站博士后学科背景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学等相关专业。2021年以来,博士后研究人员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教育部综合改革司课题、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发表CSSCI、SSCI、SCI高水平论文二十余篇。

平台与人才团队

学院是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山东省首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2013年承办教育部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现场会。建有山东省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青少年行为大数据智能分析文科实验室(A类)、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与黄河流域青少年心理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互联网+教育”应用研究基地、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5个教学科研平台。

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1人,博士生导师24人,65%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员、山东省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等15人次;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6支。

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

学院扎实推进有组织教学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800万元,横向经费700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教育研究》发表论文16篇,在《心理学报》发表论文5篇;出版专著38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共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9项。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第2版)》被评为“山东省高等教育一流教材”。

学院重视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为基础教育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卓越教师。近五年以来,研究生在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优秀教学设计奖5项;本科生在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5项;41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社会服务

赓续传统,为胶东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卓越教师。为烟台、青岛、威海、潍坊等胶东地区培养了4000余名专家型教育管理者、名师和名校长,是胶东地区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校地融合,推进中小学教师区域化协同培养。推进高校教师进小学课堂、小学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大学课堂的互动交流;形成高校“博士服务团队”、名师名校长教学改革领航团队,助力中小学教师协同培养。组建团队,推进烟台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组建“心源计划”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队”等,义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社区青少年及儿童提供心育与智育服务。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鲁东大学教育学院坚持“扎根胶东、服务山东、面向全国”的服务定位,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加快推进教育学科建设和卓越教师培养,为山东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