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乡村振兴进程的铺路人。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于2024年寒假开展“探源乡村教育 矢志立德树人”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师范生在求知探源中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推动新时代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
他们种的不是庄稼,是村里的希望
“城里的各方面条件都好,但是你不能忘了,你是怎么出去的。”小教本2301的袁国瑞回忆村里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对自己说的话,深受触动。老教师在村里教学三十余年,培育了村里两代人,也帮助新来的教师逐渐适应村里的环境。
“要好好学习才有希望,你不仅要时刻叮嘱孩子们,还要告诉他们的父母。”每次面对让孩子辍学打工的父母,他总是会不厌其烦的去家里做工作。他坚信,每多一个孩子接受教育,就是多种下一颗乡村振兴的种子。
他们回到村子,是为了帮更多的人走出去
在468份访谈报告里,被乡村教师们提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帮助孩子们走出村子,到外面看看”。“毕业也想过留在城里,但是当初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是村里挨家挨户帮忙凑盘缠。”一位乡村教师回忆道。尽管返回村子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无私奉献乡村教育,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公平的高质量教育,是他们不变的追求。
“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我都是用手机放视频,让孩子们传阅,现在条件好多了。”乡村教师们坚持深耕教育一线、创造条件,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村子。
四百多份问卷,没有一个老师说要离开
完成数据汇总工作后,学生们感到惊讶。乡村教师们在访谈中诉说了自己的种种遗憾:因为返回乡村失去爱情,不被家里人理解,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当被问及是否准备离开乡村时,468位教师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不会离开。
四川省达州市双庙镇某村的一位教师回忆,自己刚当老师没经验,总是大声讲话,结果得了急性咽炎,嗓子好多天都发不了声,只能请假。回到学校的时候,发现办公桌上堆满了班里小孩给自己写的道歉信,求自己不要离开。“在这一刻我就知道,我这一生都属于这里了。”
请放心,我们愿做后来人
“他们放下自己的前途,将自己的命运同教育事业、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突破名利的桎梏,潜心躬耕乡村,主动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我的心里,他们就是乡村里的‘教育家’。”小教本2203班班长王铭童说。
“我们有幸与前辈们对话,从他们的事迹中感受教育事业沉甸甸的责任,感受鲜活的、温润却又充满力量的‘教育家精神’。请党和国家放心,我们愿做后来人。”小师本2102班学生党员赵萌琪说。
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有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以寻访调研为主线,以走近乡村教师为契机,引导广大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在意蕴,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塑造积极向上的坚韧品格,在访谈中提炼师魂匠心,在实习中磨炼坚强意志,在实践中铸就高尚师德,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卓越教师队伍。(撰稿:李扶摇 审核:王娜)